雅璜 一個清雅絕塵的古村落
轉載
張金蘭于 2023/06/19 08:38:19 發(fā)布
IP屬地:未知
來源:嵊州新聞
作者:
6690 閱讀
0 評論
52 點贊
雅璜坐落于會稽山腹地,平均海拔500米,西北與諸暨毗鄰,距嵊州市區(qū)26公里。雅璜村原是雅璜鄉(xiāng)政府駐地,2019年鄉(xiāng)鎮(zhèn)撤擴并后劃歸石璜鎮(zhèn)管轄,從此再無雅璜鄉(xiāng),只有雅璜村。香榧、茶葉、毛竹是雅璜的“三寶”,也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。全村現有香榧林5千多畝、茶園3千多畝、竹林2萬多畝。
古橋溪流、白墻黛瓦在青山綠水的環(huán)抱中顯露出迷人魅力。一條清澈美麗的雅璜江貫穿村子東西,養(yǎng)育了一方水土,成就了一方文化。村落內,至今保存著大量的古建筑,如雙虹橋、裘氏宗祠、四合院式的老臺門等等。這些古建筑,年代久遠,其建筑風格既有明清特色,又顯江南風情。從路廊到宗祠,從弄巷到臺門,都生動刻畫出一個山區(qū)古村落古樸典雅的韻味,讓人感受到雅璜先輩們的聰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(雙虹橋)
雙虹橋,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,橫跨在低吟淺唱的江面上。此橋建于清嘉慶三年(1798),為雙孔半圓形石拱橋,整座橋梁全部用石塊筑成,歷經數百年仍巋然不動。這樣大跨度的雙孔石拱橋,在嵊州或其他地方都不多見。橋上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光滑锃亮;兩個橋孔如彎彎眉眼,注視世事變遷,笑迎八方來客。
(裘氏宗祠)
裘氏宗祠坐落在雅璜村中心地段,歷經了百年風雨洗禮,如一位屹立不倒的時光老人,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。這祠堂不僅是裘氏家族尊祖敬宗的場所,也曾是小學生讀書明理的地方,現在又內設抗日巾幗英雄左克烈士展陳館,一直以來是雅璜鄉(xiāng)土文化的重要陣地。雅璜有不少四合院式的老臺門,如老屋臺門、三進臺門、萬龍臺門、橋頭臺門、陳家臺門等等,老臺門內的一磚一瓦、一柱一窗總散發(fā)著神秘、古樸、典雅的氣息。只是現在,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、經商、求學,許多家庭又遷移到新的住宅,老臺門里曾經那些熱鬧的生活場景——孩子們的嬉戲追逐,廊檐下的談笑風生,已不復存在。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懷揣著對老臺門的那份情感和不舍,延續(xù)著傳統(tǒng)的生活方式,守護著他們一生的印記。
雅璜是“民情日記”的發(fā)源地。
25年前,原雅璜鄉(xiāng)的鄉(xiāng)干部,隨身攜帶一本小小的日記本,下基層聽民聲、記民情、解民難,深受老百姓歡迎。此舉作為黨員密切聯系群眾,轉變干部作風的先進經驗,在全省乃至全國加以推廣。
現在雅璜村建有民情日記實踐中心,內設展示中心、研學中心、報告廳、黨群服務中心等,是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教育實踐基地,每年都有不少本市或外地干部組團前往參觀學習,從而也使雅璜本來寂靜的山村變得熱鬧起來。 幾千年的裘氏文化深深影響著一代代的雅璜人,鍛造了雅璜人質樸、勤勞,好學、上進的人生素養(yǎng)。他們默默地耕耘在自己的這塊土地上,抓經濟,促發(fā)展,尤其是近幾年來,村里因地制宜發(fā)展農業(yè)生產,努力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,在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思想引領下,大搞河道治理,綠化美化,建設完成了村公共服務中心和農村家宴中心,新建橋頭停車場和“民情日記”廣場,對村主干道進行“白改黑”改造等等,山村面貌日新月異,百姓生活一年好似一年。 雅璜村村如其名,全在一個“雅”字,雅在茶香滿隴,雅在竹徑通幽,雅在榧滿枝頭,雅在民風淳樸,雅在百姓幸福的笑臉。雅璜北面的霧露尖山峰,海拔有800多米,登上高峰,眺望雅璜,山林如海,清雅絕塵,空氣清新,令人心曠神怡,此時此刻,心中會萌生一個念頭——山清水秀雅如斯,不辭長作雅璜人。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出品
來源:嵊州新聞網、閑情偶攝
嵊州生活網友情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標注作者及出處有誤、侵權煩請告知,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。
